阅春日,沐书香。新学期伊始,为提高同学们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热情,3月25日,2023级研究生班班主任李莹组织研究生在10教233开展了第四次读书分享会。此次读书会由赵思琪、罗佳音、王洋、张羽飞四位同学进行分享。
赵思琪的分享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义》第二章展开。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将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在对政治与法的批判中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要改造、克服“虚假意识”,警惕压迫阶级通过 “虚假意识”实现统治、剥削被压迫阶级,要构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结论。
罗佳音分享的书目是《资本论》。她介绍道,《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毕生精力创作的鸿篇巨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第三卷的48章中,马克思主要对庸俗经济学“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判,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的抽象性和非历史性,深刻揭露了资本拜物教的本质,打碎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幻象。她认为,马克思揭示出利润(利息)和地租都是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的决定作用,揭穿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各得其应得的假象。
王洋就《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展开自己的分享。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提升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缘起论、概念论、境遇论、经验论、理念论、应对论和路径论,为我们提供了对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性学理问题以及具有张力性的实践问题的独到见解,从而彰显了以“功能视角”深化扩展意识形态建设论题的新视野。
张羽飞认为,《国家与革命》是一本经典的政治学著作,这本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以及革命的目标和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阅读这本著作,她对国家和革命的理解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帮助她更深刻的理解当下的现实问题。
在互动环节,亢玉迎、叶磊、严萌、张莹等同学对以上同学的分享分别进行了点评。通过点评,每位同学对上述著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阅读氛围也变得更加浓郁和热烈。点评丰富了大家的视野,促使他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探讨和反思,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李莹强调了在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阅读原著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挖掘经典著作,并与同学们交流了在学业、生活和心理压力调适方面的心得,给予了同学们处理问题和摆脱困境的建议和指导。
图文|叶文怡